Title

验证码 刷新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请选择自己的单位登录,否则个人信息将出现错误!
用户信息修改
您的位置: 山西基础教育网主站点 >特色活动 >2019教师节活动 >事迹展播

山西省孝义中学校教师 张立政

时间:2019-09-09 17:10:58
字体设置:


  守望基层 追梦卓越

  ——记山西省孝义中学校教师 张立政


  35年扎根基层、奋战一线,承担着教师的使命,守望着教育的初心。不甘平庸,追梦而飞,致力于提升基层教育的品位和品格,为基层教育注入“卓越”质素。

  ——题记

  梦想的格局造就事业的格局,梦想的境界决定人生的境界。

  了解张立政老师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突出的印象:他是一个敢于做梦、善于做梦的人。无论在偏僻落后的乡镇高中、师资紧缺的薄弱学校,还是条件艰苦的新迁学校,他都能把梦想和奋斗的力量注入基层教育,做好教育教学的领跑人,做好县、乡、村普通孩子的引路人。

  张立政,男,1964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现为山西省孝义中学校数学教师、凌云班班主任、校长助理。从教三十五载,他始终坚持担任班主任,坚守课堂阵地,突破吕梁老区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模范教师”、“吕梁市劳动模范”等殊荣。

  今天的成绩和贡献,都源于最初那一份对教育的爱与执着。

  最是初心不可负

  1984年,张立政初登讲台,当时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新星》,其中某公社书记鼓励一位教师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提拔你当售货员”,教师地位之低可见一斑。他所在的孝义兑镇高中,包括他在内的八名婚龄男教师都不能及时找到对象,一起参加工作的老师都陆续离开教师岗位。但他不想当逃兵,选择坚守阵地。他坚信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是教师的光荣使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教育当作事业去追求,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努力做一名受人称赞的、对社会有意义的教师。

  一次暗暗的决心,要用一生的艰辛付出去兑现。三十五年来,送走了二十九届毕业生,连续二十七年带两个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其中有五年带三个毕业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成就了三千多名学生的理想大学梦,其中有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岗位的建设者。但是,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衣着素净、饮食简单、居室简陋,每天早上六点和学生一起到校,晚上十点和住校学生一起离开教室,骑自行车往返,几十年如一日。

  张老师是一个公认的“工作狂”,长期的超负荷、高要求忘我工作,使他积劳成疾,2001年,患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09年又患急性甲状腺炎。由于用眼过度,双眼高度近视,晶状体浑浊,两年就要换一副眼镜,医生多次发出警告,要多休息眼睛,但他始终未脱离班主任岗位,未放下教学工作。他的面容衰老憔悴,比同龄人要老二十岁。他肩周炎严重的时候左臂无法举起,连穿衣洗头都很艰难,但从未误过一节课。2007到2010连续四年里,因为课时繁重站立过久,春夏的几个月里他都会双脚浮肿,不能穿鞋,但他还坚持穿着“人”字型拖鞋给三个毕业班学生上课,那几届的学生回忆起来,都觉得又感动、又心酸。

  经过艰苦奋斗,张老师成果斐然,随着声望的提高,地市、省城乃至北京的名校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待遇丰厚,一般人很难拒绝,张老师也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但最终选择了留在基层。他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最需要我。

  最是初心不可负,一生守望此中来。一旦选择,终生不改,全力以赴,生死以之——张立政老师的坚守,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弘扬的一种价值。

  痴心以求臻善境

  教育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专业。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学科素养、磨练专业技能,才能永葆教育“活力”。

  张立政对数学可谓无限痴迷。他认真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善于质疑批判,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认真研究如何加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认真研究适合学生的针对性教学方法,让学生愉悦轻松的学到本领,享受充满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精神生活……

  连续三十多年,他坚持订阅着多种教学研究和管理刊物,在自己经济最困难时也节衣缩食、从未间断。每种刊物他都用心研读、批注,这些杂志都分类整理,放满了家里的大书柜,床头、桌上也随处可见,仅是摘抄、剪贴形成的心得积累本就有三十多本!他认为,中学教师不仅仅应该出教学成绩,也应该出学术成果。多年来,他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二十篇,其中4篇发表在《中学数学》、《数学通报》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主编《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等校本课程多种;参编山西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同步导学方案》等书;作为核心成员承担省级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操作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并结题推广。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坚持学科育人,践行素养导向,形成了重生命体验、重思维过程、重价值引领的“绿色数学”教学模式。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处理得引人入胜、启人深思。他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常高出省均分50分左右,曾培养出多名高考数学满分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合竞赛,多人获得一、二等奖;很多学生受他影响,在大学选择数学专业,成为研究型人才。2010年,他就被评为山西省数学特级教师;2017年,他又成为山西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可以说,张老师是普通县级高中少见的学者型教师,是一名卓越的中学数学教师。

  一念耿耿梦卓越

  从教多年的张老师一直有一块“心病”:在吕梁老区,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年份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录取都是空缺;在县级高中,能考上清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就意味着,中国基层的很多优秀的孩子因为基础教育质量问题,没有机会接受最顶尖的高等教育,这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也有失于教育公平。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英才教育”、“特色办学”、“培养拔尖人才”等理念。2011年,张立政读到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出拔尖人才培养要“早发现、早培养”,不能只盯着大学,要从中学甚至小学抓起。他受到启发,深入研究了相关政策和教育理论,做了严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积极向学校领导提议,于2012年参与创办并负责了旨在培养拔尖学生、创新人才的孝义中学“凌云班”。

  由于是新生事物,凌云班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还面临着不少非议。张老师顶着压力,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他对凌云班的老师们说:“我们没有现成的道路,也没有退路,只能全力以赴,在无望中创造希望!”他率先作则,牺牲周六日的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做辅导、办讲座,用实际行动点燃了凌云班全体师生的激情。

  在他的带领下,凌云班教师凝心聚力、无私付出,用精度高、效度强的教育教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清华北大录取出现重大突破,并实现了年年不落空;高考总分全省排名靠前,名校生大量涌现——迄今毕业的六届学生中,7人考入清华大学,3人考入北京大学,11人考入上海交大,4人考入复旦大学,6人考入浙江大学,5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4人南京大学,2人中国科技大学……13人进入当年理科全省前百名;2016年凌云四班杜政晓和高森霄两名同学分别考出了全省第二名、第十名的好成绩;近六年共为985高校输送优秀学生三百余人……这在吕梁范围内高考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教育均衡不能牺牲优质,教育优质不能忘记均衡。凌云班作为成功的县域特色教学模式,吸引了省内很多同类学校来观摩学习。张老师在做经验介绍时总是毫无保留,倾其所有。有些人表示不理解,把自己的做法都教给别人,竞争优势不就没有了吗?张老师总是回答说:“我们不能只想着学校之间的竞争,还要想想县级学校的孩子和大城市孩子的竞争,更要想想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竞争”,“分享经验,既是共赢,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

  张立政老师之所以执着于基层教育的“卓越梦”,初衷正在于让县城、乡镇、农村的孩子能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不要总是低人一筹、后人一步。为把自己的教学、办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度与他人”,多年来,他执教市级示范课四十余次,地级以上示范课二十余次,还多次举办“大德育”讲座,介绍育人心诀;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多人成为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获奖者。他还积极响应山西省“扶贫先扶智”的号召,深入岚县等国家级贫困县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促进本市及周边县市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拘一格育英才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社会需要的更多是综合型、个性化、具备批判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面对这一新趋势,张立政也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探索多元的育人模式。

  做了三十五年的班主任和近十年的校长助理,张立政逐步形成了自己“不拘一格、多元育人”的理念,包含五个方面:言行育人,制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和学科育人,其中最为他看中的是学科育人。在他看来,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思维、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他用数学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平和沉静的气质;用数学的探索精神帮学生形成不畏艰难、勇于质疑的品质;用数学解法的不断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数学所蕴含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和谐美,帮助学生克服社会上的浮华美、冗赘美等不良审美倾向。为了推广学科育人理念,他曾为全市班主任做了《立德树人,做“四有”教师》、《一次学科德育教育的尝试——发挥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实践》、《以智育人、以德化人——趣谈概率》等多场报告,示范了如何从学科角度、从理性高度探索学科育人功能,引发了全市“大德育”教育的潮流。

  他认识到,基层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孩子们在中学阶段需要零距离接触一流的人才,了解一流人才是如何规划人生、如何思考、如何工作的。为此,他积极促成学校开设“校友大讲坛”,包括中科院王浚院士在内的众多杰出校友每年都会返校为学生做讲座,介绍科技前沿动态,讲述个人发展历程,打开学生眼界,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还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慕课、大学先修课程、竞赛培训等方式拓宽学科视野,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

  办教育不能拘泥成规,要鼓励学生多元、个性、卓越发展。张立政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亮点,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不足,尊重并完善学生的个性,呵护并鼓励学生的创造力。2015年秋季开学后,他担任当时的凌云六班班主任,机缘巧合的认识了一个独特的学生,名叫刘卓昊。这名学生的个性非常突出,从小到大给老师的印象都是“才华横溢、桀骜不驯”。因为中考成绩偏低,他没能进入凌云班。但是张立政注意到他素质全面、潜力巨大——他积极参加教师节朗诵、学生素质大赛等各种校园活动,甚至还组织了一个西洋乐队,负责组织排练、指挥乐队演奏,并在2016年的元旦晚会上在各班巡回演出。而且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进入了全校前三十名。张立政请示学校后,破格让刘卓昊进入凌云班学习。从此,这名学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数学兴趣得到发挥,很快就稳坐数学全校第一。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自主学习、超前学习,先后自修了数学分析、普通物理学等大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这对他迅速提高成绩和应对自主招生帮助很大。面对他一贯的“不合规矩”的行为,张立政没有过于苛责,而是因材施教、合理引导——通过肯定亮点来提升他的自尊感和自律性;通过学识魅力征服并取得他的认同;通过推诚谈心了解并满足他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他说:“我们要培养人才,不能扼杀天才;我们搞教育,就是要让优秀的人卓越,让卓越的人飞越!”

  在张立政的帮助下,刘卓昊实现了人生的飞越。2017年,还是高二学生的他提前参加高考,取得582分的好成绩;随后又参加中国科技大学的自主选拔测试,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成绩进入复试;最终以高于分数线56分的成绩获得中科大高考分数达一本线即予录取的资格,顺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在本市的高考历史上,刘卓昊的成才之路前所未有,是个不小的奇迹。2018年,凌云班高二学生李昌嵘,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进入了中科大。

  多元育人、个性培养方面的成绩,让张立政更加坚信:基层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都不能自我设限,而应该与时俱进、大胆突破,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让普通孩子卓越发展的重任。

  扎根基层,守望教育本真;仰望星空,追求卓越梦想。潜心以问道,诚心以育人,张立政老师孜孜践行着“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引导并帮助学生成为有品格、有学识、能创新、乐奉献的新时代英才。他用自己的坚守和突破开拓了教育的新境界,用“卓越梦”照亮了基层教育的一方前程!

内容来源:山西省教育厅阅读(889次)